登录 注册

个人成长

重视“快乐的体验”,直面“燃烧的内心”
    2023/02/16    204  

记得在电影《The Upside of Anger》中有一句台词:“我现在知道,愤怒和憎恶让你在原有轨迹上停下来。它并不需要什么燃料,仅是把空气和生活吞噬、浸没……但它是真实的。它会改变你,塑造你,把你打造成不同于原本的样子。”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生活中,当你面对后悔、愤怒、失望、沮丧和不安等情绪时,因为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考方法,所以各种不满的情绪始终如影随形。

工作不如意,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

因为人际关系而苦恼。

心中埋藏着一段无法忘却的沉重往事。

因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感到压力。

不知道今后的人生该如何走下去,总觉得不安。

 …………

除此以外,还有遭遇事故或灾难、患上疾病、养育子女和家庭关系的困扰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

有一位女性有这样的烦恼:“总觉得不爱和人打交道,有时候朋友打电话来问候我最近过得怎么样,我就会不耐烦地觉得人家是多管闲事。”

这位女性的母亲从她小时候开始就对她的生活各进行种干涉,接近病态。母亲会确认她和怎样的朋友来往,在学校参加了哪些社团活动,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剪了怎样的发型,甚至会检查她摆放课本的顺序。十来岁的时候,她准备将自己的不满告诉母亲,可当母亲得知女儿对自己有意见时,竟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所以母女间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她只好不断忍耐,好不容易等到大学毕业, 才从父母家中搬出来独居。

而这位女性虽然工作非常出色,但是她的内心始终是焦躁不安的。她总觉得周围的同事会检查她所做的每一项工作。虽然她平日面带微笑,但是内心却充满了“真烦人”“都是碍事的人”或者“全部给我滚蛋”之类的恐怖妄想。只有等到周末,她才有种得到解脱的感觉,然后埋头大睡一整天。这时候只要朋友或者父母打来电话问候,她立刻就被莫名的怒火所吞没。

这位女性的压力并非来自工作和人际关系,而是来自埋藏于内心深处的心理阴影,也就是母亲所带来的阴影。被母亲无端地干涉生活而产生的愤怒情绪才是令她焦躁不安的真正原因。

对于上面这位女性来说,她对母亲的怒火和记忆才是烦恼的真正原因。

这位女性的内心深处隐藏着幼年时被母亲过度干涉生活的记忆,还有始终无法排遣的怒火。这些记忆和怒火在外界的刺激下产生了前文所述的各种恐怖妄想。

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存在,并且愿意去认真理解、剖析这些情绪时,才能够将其化解。所以,能够帮助我们对抗“负面情绪”的“佛系快乐思考法”,首先教给我们的就是如何正确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负面情绪。

5种日常负面情

焦虑

每个人都有一颗“追求快感的心”。这是指内心被影像、声音、气味和触觉等“五感” 所吸引,电视节目、漫画、网络、美食和其他娱乐活动都属于这个范围。为了追求快乐而适当地体验这些娱乐活动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当有重要的工作摆在面前时,却仍被这些娱乐活动所吸引,并且沉溺其中好几个小时,那么这些娱乐活动就好带来空虚、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让我们的心情便拿的一团糟。

愤怒

这是指不快、不满、悲伤、压力以及对他人的恶意等让内心波动的情绪。一旦有了这样的情绪,人们就很容易变得歇斯底里。

无精打采

这是指困乏、无聊、懒散、偷懒、疲惫等状态。人们感到无精打采的原因是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的,但是明明休息了一段时间仍然感到无精打采的话,则可能是因为原本就没有什么努力的动力(或者是选择了错误的动机),又或者是因为工作内容和人际关系无法让人感到快乐。

浮躁

这是指内心充满杂念和妄想、无法安心工作的状态。说实话,这种状态往往是由于过度沉迷于电视节目、网络信息和音乐等外界刺激,以及过度依赖酒精和香烟所造成的。

怀疑

这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将来产生的各种消极想法。怀疑有分为自我怀疑和怀疑他人两种表现形式。

  自我怀疑的表现常常是自卑、傲慢和嫉妒。

自卑会导致我们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因不能被认可而痛苦;傲慢的人以否定他人的方式寻找存在感,这种情绪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嫉妒的心理让人们热衷于比较,最终被拖入欲望的深渊,不能自拔。

   对他人的怀疑引发出妄想。

总觉得自己被人讨厌,总觉得大家在背地里嘲笑自己,总觉得大家都在说自己的坏话;比较严重时,甚至害怕和周围的人发生视线接触,觉得周围的每个人都是敌人。这是一种很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且这样的“妄想”是心结, 只有自己才能解开。

3种化解负面情绪的简单方法

1、用语言确认内心的状态

这是一种“用语言来确认内心状态”的方法。例如,在合不来的人面前感到紧张的时候,首先要确认“自己感到紧张”这件事。当你长时间看电视和玩网络游戏的时候,应当客观地确认“大脑已经混乱,感到浮躁”“内心正在焦虑”等心理状态。此时如果你能闭目静静地思考,内心就会恢复平静。

 

2、意识到身体的感觉

另一个方法则是意识到自己的感觉 。这种方法对于缓解压力和疲劳都非常有效。

首先,请闭上双眼,在内心凝视自己的双手。在黑暗之中, 你一定能意识到“双手的感觉”。请凝视自己的双手,同时将手抬高,此时会有“移动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意识“双手的感觉的存在” 和“双手的感觉发生了移动”这两件事。

将手抬到与肩同高度,然后再放回原位。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闭上双眼,体会手的感觉。然后将手掌朝上摊开,放在大腿上;将手握紧,再摊开。在这个过程中,心里反复确认:“握紧双手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摊开双手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将这样的状态重复几次。

集中精力,意识到身体的感觉,同时从座椅上站起来,然后行走。行走的时候,特别注意脚部,尤其是脚底的感觉。当你有意识地“凝视身体的感觉”时,便能明白“意识到身体的感觉”的真正含义。

按照同样的要领,呼吸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腹部的收缩” 和“进出鼻腔的空气的感觉” 。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经常有意识地去体会这些身体的“感觉” 。

3、避免细微的反应

所谓“避免细微的反应”,是指在琐碎的时间里也能避免打开电视或上网等消磨时光的行为。当这些细微的反应不断累积时,我们离成功就越来越远了。当然,享受生活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一心想要做出成果时,我们最好还是避免这些细微的反应,例如克制住自己伸向电视机遥控器的手。

应地,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琐碎时间来体验自己的感觉。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虽然有些无聊,但是这样做就能让人的内心平静不少,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当我们寻找快乐的反应时,内心就会从平时无所事事的状态转变为愉快和积极的状态,并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对前文所述的“5种负面情绪”做出反应。比如专注工作、徒步、攀岩、瑜伽、旅行……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找寻快乐”的方法,希望诸位读者都能去积极尝试。

选文摘自:《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咨询热线

电话:18668986053

手机:18366106508

帮助中心
微信小程序

扫一扫
关注小程序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二维码失效
请点击刷新
微信 扫一扫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