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生活当中总有朋友在我面前简单的描述了三两句他自己的行为,然后问我“我是不是有强迫症啊?”或者听到某个路人说“我有强迫症”。我想说:“真可惜,你们都不是”。一句歌词,“没那么简单,强迫症自有它自己严格的诊断”。我们来揭开它的面纱吧。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简称OCD,它属于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注意:有强迫必然会存在反强迫,这点很重要),患者明知道一些想法或冲动毫无意义、不符合自己意愿,但却无法控制。患者能体会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说明自知力充分),所以会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痛苦,从而患者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强迫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强迫症的症状可归纳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大类。
强迫思维又可以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及强迫意向。内容多种多样,比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秋天叶子为什么变黄,反复怀疑门窗是否关紧,太阳为什么从东升西落,站在过街天桥或者阳台上就有往下跳的冲动等(当然,一般情况下不会跳的)。
强迫行为往往是患者为了减轻强迫思维产生的焦虑(由于无法对思维自控而产生)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患者明知不必要不合理,但又无法控制,比如患者会站着大楼前数楼者房间;仪式化的洗手或每次拧水龙头都要拧到一定度数;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相应的就会去反复检查门窗确保安全;一些病程迁延的患者由于经常重复某些动作,旷日持久就形成了某种程序,比如洗手时一定要从指尖开始洗,连续不断洗到手腕,如果顺序反了或是中间被打断了就要重新开始洗,为此常耗费大量时间,痛苦不堪。
强迫症状具有哪些特点?
1、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而不是外界强加的。
2、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或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已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
3、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会令患者感到不快(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愉快),但如果不实施就会产生极大的焦虑。
4、想法或冲动总是令人不快地反复出现。
如何诊断为强迫症?
首先要根据病史、精神检查、体检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由于器质性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而引发的强迫症状,强迫症的诊断应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然后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强迫症的诊断标准,作出诊断。在病程上,患者必须在连续两周或以上的大多数时间里存在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或两者并存。这些症状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强迫症状需要符合临床表现中的四条特点。
鉴别诊断:
做鉴别的目的,同样是为了诊断的准确性,强迫症首先要与正常的重复行为做鉴别。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些重复行为或有既定顺序的习惯动作,比如离开家前会反复拉两三次门以确保门关上了。(这是正常行为,如果你明明知道门关好了,而你三番五次下楼上楼的检查,甚至到了单位后依然回去检查,这就属于异常);而明确有强迫症状的患者则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精神分裂症
精分患者也可产生强迫症状,要注意的是精分患者往往不以强迫为苦恼,更不会主动寻求治疗(无自知力),强迫思维的内容多是比较怪诞离奇并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一般容易鉴别,但严重的强迫症病人有时也可伴有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辨别。
2、抑郁症
该病患者可出现强迫症状,而强迫症患者也可产生抑郁情绪,鉴别主要是识别哪些是原发性的症状、出现在先。
3、焦虑症
两者都可有焦虑表现,强迫症的焦虑多因强迫思维的反复出现或强迫行为无法实施而出现,相比之下,焦虑症的焦虑可以是无缘无故、缺乏特定对象的。
4、药物引起的强迫症状
一些药物,如氯氮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可引起强迫症状,但患者并不感到苦恼,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消失。
5、器质性精神障碍
大脑某些部位的器质性病变,如脑出血或梗死可出现强迫症状,所以在诊断时询问相关脑血管疾病病史,完成头颅磁共振等相关辅助检查是相当必要的。
强迫症的病因有哪些?
强迫症的发病原因离不开心理社会、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各种因素,通常,患者在首次发病时常遭受过一些不良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紧张、婚姻遇到危机、学习工作受挫等等。强迫症患者个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高标准严要求的倾向,有一部分患者病前即有强迫型人格,表现为过分的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希望凡事都能尽善尽美,因而在处理不良生活事件时缺乏弹性,表现得难以适应。患者内心所经历的矛盾、焦虑最后只能通过强迫性的症状表达出来。
另外,强迫症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遗传倾向,在神经-内分泌方面也存在功能紊乱,造成诸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诊断时注意与精分等的鉴别)。
1、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
2、是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
3、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的症状;
4、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费人格障碍;
神经症的各个亚型都有其特征的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社会功能良好,自知力充分。
大致了一下神经症的分类:
1、恐怖症 分为3种类型:场所恐怖、社交恐怖和特定恐怖 ;
2、焦虑症 分两种:惊恐障碍和慢性焦虑症 ;
3.强迫症 分两类: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
4.躯体形式障碍 分4类: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以及疼痛障碍。
小提醒:强迫症通常开始于常形,由于这种常形所涉及的矛盾激化不可调和,患者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式,但又为了应付这种不可调和的情况,患者会找到另外一个出口(不合理的应对方式),从而演变为变形。
强迫症的治疗:
虽然强迫症的病因至今未阐明,但依据现有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发病不仅与人的个性心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脑内神经递质分泌失衡有着莫大的联系。因而不论是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对缓解患者病情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心理治疗
强迫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具有相似症状的患者其心理机制可能千差万别。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精神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森田疗法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思维阻断法及暴露反应预防。思维阻断法是在患者反复出现强迫思维时通过转移注意力或施加外部控制,比如利用设置闹钟铃声,来阻断强迫思维,必要时配合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暴露反应预防是在治疗师的指导下,鼓励患者逐步面对可引起强迫思维的各个情境而不产生强迫行为,比如患者很怕脏必须反复洗手以确保自己不会得病,在暴露反应预防中他就需要在几次治疗中逐步接触自己的汗水、鞋底、公共厕所的门把手及马桶坐垫而不洗手,因患者所担心的事情实际上并不会发生,强迫症状伴随的焦虑将在多次治疗后缓解直至消退,从而达到控制强迫症状的作用。
2、药物治疗
强迫症的发病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主要表现为5-羟色胺系统功能的紊乱。目前使用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其特点就在于能够调节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强迫症状的作用。使用比较多的主要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TIs),包括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等,及三环类抗抑郁药氯米帕明,必要时临床上也使用心得安及苯二氮卓类药物辅助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失眠。对于难治性强迫症常联合应用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等作为增效剂提高疗效。同心理治疗一样,药物治疗的疗效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一般的SSRIs类药物需要10~12周才能达到充分的抗强迫作用,且如果治疗有效仍需维持用药1~2年以巩固疗效。
3、物理治疗
对于难治性的强迫症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采用改良电休克及经颅磁刺激。神经外科手术被视为治疗强迫症的最后一个选择,因其存在痉挛发作、感觉丧失等不良反应,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患者应在经过三位精神科主任医师会诊后再考虑是否手术。
强迫症的预防以及自我筛查:
强迫症的发病与社会心理、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其中前两项是可以干预,防患于未然的。作为家长,应当为孩子构建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不应过分苛求,生活处事可以更具弹性,注重相互间的沟通,促进其构建健全的人格。
1、你是否有愚蠢的、肮脏的或可怕的不必要的念头、想法或冲动?
2、你是否有过度怕脏、怕细菌或怕化学物质?
3、你是否总是担忧忘记某些重要的事情,如房门没有锁、阀门没有关而出事?
4、你是否担忧自己会做出或说出自己并不想做的攻击性行为或攻击性言语?
5、你是否总是担忧自己会丢失重要的东西?
6、你是否有什么事必须重复做,或者有什么想法必须反复想从而获得轻松?
7、你是否会过度洗澡或过度洗东西?
8、你是否做一件事必须重复检查多次方才放心?
9、你是否为了担忧攻击性语言或行为伤害别人而回避某些场合或个人?
10、你是否保留了许多你认为不能扔掉的没有用的东西?
如果上述症状中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症状持续存在,并困扰了您的生活,使您感到痛苦,别孤军奋战,请您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