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心理健康

解读中国式过马路
    2023/01/04    8589  

当人们站在车流不息的路旁,焦急地等待着似乎永远也不会变色的红绿灯时,内心的感受无比复杂,甚至也会有小小的挣扎,但是这一切都敌不过中国式过马路的诱惑——既安全,又快捷,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这一现象,有人用国人素质来解释,有人质疑红绿灯的设置不合理。然而,这中国式过马路背后隐藏的心理学玄机可不少,一起来解读一下吧!

中国式过马路需要带头人

如果你看到前面的人闯红灯,你会不会跟着一起闯呢?按照中国式过马路的秘诀,必然要跟啊!然而,实验结论远不是这么简单。约翰·莫雷在他的著作《为成功而打扮》中提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闯红灯实验:研究者会在熙攘的街头扮演率先闯红灯的人,以此观察有多少人会跟着自己一起闯。在实验中,研究者分别穿着工作服正装,结果发现:相比于穿着工作服的人,穿正装的人过马路闯红灯时有更多的人效仿、跟随!

实验的结果似乎并不令人震惊,穿正装的人会给人更强的权威感,显然,跟着权威闯红灯能更有安全感。这也是集体主义文化中,权威对行为影响的一个缩影。

所以,如何能减少中国式过马路呢?树立其他的正面权威或许是一个好办法,例如在路口设置穿着黄马褂的指挥交通人员,会有效果吗?有媒体报道可以证明:根据南京交管部门统计,在有志愿者劝导的路口,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的比例下降了九成

中国式过马路不叫闯红灯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法不责众,同样的意思用勒庞著作《乌合之众》中的观点来表达就是:群体不需要承担责任,不管是法律上的还是道德上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勒庞认为,单独一个个体总是有名有姓的,而群体本身就是它的名字,无名无姓。既然群体无名,所以无法受到指控,犯了错误自然不需要负责——所以一群人不存在犯错的概念。

套用这种概念的话,只能说:一个人闯红灯叫做闯红灯,凑够了一撮人闯红灯就不叫闯红灯了,而叫中国式过马路

然而,以上群体的特点在所有人类社会中都存在,绝不是中国独有的。为什么没有法国式过马路美国式过马路呢?真的是因为中国人素质都低吗?

中国式过马路不是素质低

近年来,素质一词多次被用来解释国人的不文明行为,素质低成了万金油。中科院心理所一位研究员认为:人们对社会规则的习得和内化(内化意味着认同某一规则,并自觉遵守)需要很长时间,并不是设立几个标语、播放几个宣传片就能完成的。在内化社会规则的过程完成之前,自然规则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举例来说,看红绿灯过马路就是一条社会规则,是文明的标志之一。而相应的自然规则就是没障碍物挡着、不会被车撞到就过马路。很显然,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快速进行中,对社会规则的内化也在进行中。因此,对不文明行为引导教育必不可少,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式过马路将越来越少。

 


咨询热线

电话:18668986053

手机:18366106508

帮助中心
微信小程序

扫一扫
关注小程序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
二维码失效
请点击刷新
微信 扫一扫立即登录